蒸籠傳奇.明生鋼竹蒸籠廠

呂明師傅是明生鋼竹蒸籠廠的創辦人,憑著一雙巧手和創意,結合竹藝及鋼藝,發明了七、八十年代盛行的鋼竹籠,創造了蒸籠傳奇。94歲高齡的呂師傳,每日飲完早茶便回到屯門的工場製作蒸籠,數十年如一日,永不言倦,是真正的「職人精神」。

發明鋼竹蒸籠

呂師傅1962年來港謀生,七十年代創業開設蒸籠廠,產品獲得很多酒樓餐廳的賞識,但他沒有固步自封,發覺傳統用竹做的蒸籠不耐用,使用一段時間後容易裂開。於是便發明鋼竹混合來製作蒸籠,籠口及籠底也以鋼連接,耐用易潔的鋼口蒸籠大受歡迎。明生鋼竹蒸籠在七、八十年代風靡一時,除了在香港佔八成市場外,更遠銷外地。

籠口及籠底也以鋼連接,左邊為明生鋼竹蒸籠,右邊的是普通蒸籠做法。

呂師傅現時都會製造不同尺寸的蒸籠,包括某飲食集團訂造的迷你蒸籠(用來蒸小鮑魚燒賣)。

後來很多內地工廠也抄襲明生鋼竹蒸籠的設計,品質良莠不齊,價錢也賣得便宜,「明生」的生意曾大受影響,因此要兼賣其它廚具才能度過難關。現時「明生」在油麻地的門市也有售賣鋼煲、粉篩等。

呂師傅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製作蒸籠的工具,包括用來碌竹及修剪竹片寬度的五金工具,並自豪地說「這些機器全部都是我自行設計的,五金都難不到我。」

呂師傅向我們示範製作蒸籠過程,他雙手靈活有力,動作俐落,十多分鐘便完成一個蒸籠,好難想像他是一個九十多歲的伯伯。

蒸籠製作過程。

竹藝創意無限

除了專注於蒸籠製作,呂師傅也將竹藝發揮在其它的竹製品,偶而製作客人訂造的特別竹具。「之前黃大仙祠想將籤電子化,要在竹籤中放入晶片,於是我幫他們割開置入。又有餐廳想用蒸籠做燈罩,其它地方都整得十分笨重,最後來找我製作。」說起這些自己的竹製品,他滔滔不絕,一臉的自豪。

呂師傅製作的蒸籠形燈罩。

手藝後繼無人

一雙巧手養活全家,白手興家創立「明生鋼竹蒸籠廠」,只此一家,創造了蒸籠傳奇。問及手藝傳承,呂師傅卻慨嘆﹕「現在這個行業沒有前途,手工製品賣不了甚麼價錢,沒有人肯做了,我的兒子也沒有興趣學。」一旁的媳婦黃女士也表示她也學不來。

滿佈皺紋但依然靈巧的手

呂師傅每日仍然孜孜不倦地製作蒸籠,一輩子只做一件事,一腔熱忱令人佩服。「愈做愈精神,我每日有時間就做蒸籠,坐在家裡看電視反而無精神,會一直做落去」呂師傅笑著對我們說。

「明生鋼竹蒸籠廠」位於屯門亦園村的工場,也面臨收地重建的問題。

鳴謝呂明先生、黃艷華女士安排本會是次訪問拍攝。

撰文︰Tony Sz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