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果嶺村(三).曾經的繁華

曾經的茶果嶺熱閙風光,出產的花崗岩與高嶺土聞名中外,高峰期住了萬人以上,見證了香港的時代發展。

茶果嶺昔日客家村民多以打石成業為生,出產花崗岩,與牛頭角、茜草灣及鯉魚門合稱「四山」。石材除供本地用途外亦有外貿出口,例如最高法院大葛樓便是以茶果嶺的花崗岩所建。全球四座的全石構建築哥德式教堂之一,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也是全以牛頭角及茶果嶺出產的花崗石所築。

羅氏大屋

茶果嶺羅氏大屋歷史悠久,由羅氏家族於1900年前後所興建,是村內現存最古它的民居,樓高兩層,屋身以茶果嶺出產的花崗岩興建。現評為三級歷史建築。

羅氏大屋精妙的木趟門已有百年歷史(現己不能拉動)

高嶺土礦場

茶果嶺當時的高嶺土礦場,主要出產高嶺土以作為瓷泥,用於製造陶瓷、餐具及耐火磚等。

圖中的磁泥廠現己變為回收工場。

傳說中的巴別塔.高嶺土礦場古墓

茶果嶺高嶺土礦場位於茶果嶺村後山,仍保有一座弧形磚砌古墳,墳高三層,用磚築砌,仿似傳說中的巴別塔,又像中美洲的瑪雅金字塔,如此形狀的古墳建築在香港獨無僅有。沿石級登上墳頂,可見一座舊式墳墓,墓碑字體模糊,隱約辨認出「福德公之墓」五個字。據聞古墓是茶果嶺村邱氏建於道光年間,古墓附近張貼了2023年3月地政總署的土地徵用公告,地點將會發展公營房屋。

古墓坐山向海,眺望維港海景。

以前茶果嶺大街两旁開满餐廳、酒楼、士多、米铺,也有不少商店及小型工廠,現時己經倒閉,遺跡已殘破不堪。

韶華不再、光芒漸黯,曾經人聲沸騰的村落消逝在即。夕陽西下的茶果嶺名物—合義龍,彷彿向人們訴說茶果嶺當年的繁華。